Sasaki在2017年应芜湖市政府委托重构芜湖的中心城区。方案的关键策略在于重新连接城市中心和滨水区,同时将分散的历史遗址整合,以一体化的方式呈现城中丰富的历史文化。
滨临长江的芜湖市在1876年因《烟台条约》成为通商口岸,这独特的历史地位让芜湖慢慢发展为享有国际地位的商业中心。散落城里各处的特色殖民建筑,描画出别样的城市肌理,历史悠久的老海关大楼、大英领事馆和圣若瑟主教座堂等虽是城中不可或缺的地标文物,但却是彼此孤立,缺乏关联。
因其战略地位,芜湖以及其他中国城市在十九世纪时先后被外国殖民统治,并发展为通商港口,这样的历史沿革促使了芜湖成为全球商贸网络的重要节点。芜湖主要建在河上高地,除了基于战略考虑,也是殖民统治者强调其精英意识的表现。殖民时代纵然过去,城市空间中物理与心理的隔阂却依然存在,这不仅体现在收入差距和失调社会的不均等,也体现在破碎化的空间网络以及人民与滨水空间的隔离。
通过悉心规划的步行连廊,行人在历史建筑之间游走,新建的市民设施有序列的穿插其中,嵌入式的新开发项目将激活沿途的公共空间,最终到达滨水公园。由主要行人通廊延伸开来的小街小巷,把一度封闭的核心区域接通,在营造更有魅力的城市体验之余,更使市中心变得通行可达,便利游人与居民。
修复后的历史建筑将获得全新的文化功能,建筑物周边的公共空间也将一改旧有形象。方案看准范罗山位居城市中心高地的地理优势,在山上建造博物馆园区,借由这样的公共建筑,一度被隔绝遗忘的历史文化风景将有机会重现人前。圣若瑟主教座堂一旁的新月形广场从地面抬升,处理并连接了范罗山和滨水公园之间的高差,是整道文化通廊的重心。为确保良好的观景视角,团队进行了一系列视域通廊研究,历史建筑与河岸之间的视线保持畅通无阻。方案所确立的城市设计导则,不仅对历史建筑的立面优化作出规范,也提出以新旧共融为未来发展的重点。
芜湖城市更新规划是一系列文化和公共空间主导的策略,旨在缔造更为便利行人、通行畅达的城市核心。方案强调公共空间是连系人民、表达历史内涵的有力工具,俨如当代城市的身份特征。方案肯定了城市的发展历程,将之融入设计当中,为下一代培育多元包容、畅通无阻的城市核心区。
新闻来自: Sasaki